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放假那天,工资总算发了。
放学典礼结束后,大家争先恐后到会计处排队领工资。虽然欠了6个月,发补发了4个月,但大家依旧满心欢喜。因为这几天看到那么多要账的,大家都担心工资发不了了,就算发也最多能发3个月工资就不错了。
结果超过了的预期,同事们都额手相庆。崔滢滢高兴得跳起来,从背后抱住李祖翰的脖子,李祖翰欢呼着转起身子,把惊叫连连的崔滢滢旋转得风车一般飞旋起来。
韩运来接过会计递给他的钞票,着意做出见钱眼开两眼放光的神态。他码齐钞票,攥在左手,用食指和中指夹住一半,另一半翻折到虎口间用拇指压住。夸张的呸呸地往右手拇指和食指指肚上喷了唾沫,耸耸肩膀,郑重其事的哗哗的数着票子。每一张他都刻意用力抹下来,大团结都快被他抹扯了。口中朗声念道,十,二十,三十,…五百六十…
再数一遍,真他N的过瘾。
又呸呸,哗哗,念念有词地数起来。
大家都看着他笑。袁新林说,你这家伙,可真恶心人。
韩运来故意把钞票凑近袁新林的鼻子说,不恶心。你闻闻,香着呢,可香了。
快滚一边去。袁新林说,以前人们总说铜臭铜臭,现在换成了纸钞,还真的变臭了,原来都是被你这种人蘸唾沫给抹臭的。
你嫌臭你把钱给我,我不嫌。再臭的钱,买成猪头肉不香吗?买点酒喝不香吗?韩运来说,嘿,兄弟们,我说,今晚咱们凑个酒场吧。憋了小半年没痛快过了。
行,咱也大方一回,喝他二斤老窑。
吃他半斤猪头肉。
对,再点他两屉小笼包子。
…
几个人纷纷应和着。
袁老师工资最高,让他掏大头儿。有人喊。
袁老师吐了个口烟说,你们这帮小子,个个都是败家的玩意儿。我看,就应该半年发一次工资。要是一个月发一次,早被你们霍霍光了。半年发一次多好啊,都为咱们存着,一发半年工资,个个土豪似的,腰杆儿挺起来了,牛皮吹起来了,出手阔起来了,走路都能横着走了。回家也不用给媳妇儿跪搓衣板了。这四个月的工资一发,大家足以过一个让人眼红的红火年。多好。
总务处也给每位教师准备了一份福利,五斤白糖,一包茶叶,算是意外之喜喜上加喜了。
那一年,大颗粒粗盐基本买不到了,供销社售卖的基本都变成了成包加碘的细盐,还分成不同品类,但每斤的价格是原来粗盐价格的5倍以上。
白糖价格依旧较高,一般人家主要买的是黑糖,有时也用廉价的糖精替代白糖。
糖精是一种芝麻粒大小的白色结晶颗粒,如果你放一点在舌头上,乍一品尝它并不是甜的,而是很苦。然后慢慢被唾液稀释后,由苦变甜。刚开始不是一般的甜,而是齁甜齁甜,炸舌头的那种甜,慢慢浓度逐渐稀释才变得适口,甜津津的,稍候甜味退却,舌面发空,让人忍不住想再往舌尖上放一粒儿。
如肯放在舌上两三粒,那品尝糖精的表情,就与喝高度劣质酒的表情十分相似了,挤眼咧嘴咂舌,咝咝吸气。
说是廉价,若只看份量,其实也不便宜。一角钱只能买一小包,约1cm宽2cm长的小长方形,放在手心小心的打开,包里有几十颗芝麻粒大小的小颗粒。而若买大粒粗盐,一角钱能买差不多一斤呢。
说它廉价,是因为用量很小。一壶水只需一粒就够了。因为廉价,所以当时很多甜食中放都不是蔗糖而是糖精,它们在味觉上有细微的差别。在窝窝头都不尽吃的年代,能吃上甜点已是奢望,糖精也自然属于奢侈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们都以能喝一杯糖精水为傲。
蔗糖并不是生活必需,当初也和各种工业品一样昂贵。那时,宋明家只有过年过节时才买一斤半斤包个糖包。
记得当年宋明第一次去方晴家时,见到方晴家竟然用大水缸盛放蔗糖,差点惊掉了下巴。
就在欠薪的那年,物价依然在涨,玉米的价格涨幅超过了小麦,白糖的价格也大涨不说,还经常缺货有钱买不到。
而这次福利,不但发了白糖,而且发五斤。大家揣着厚厚一沓工资,提着一大包白糖,个个欢言笑语。一年的辛劳,诸多抱怨牢骚,此刻一扫而光。
以往每年放假时,各年级组一般都安排一次聚餐,经费主要来自于资料费的结余。但陈元昌担任校长后,大力压缩了资料回扌口。
以往,九年级定的资料最多,每学期都要订两三套资料,结余也最多。九年级教师一般每次月考后都要聚餐一次。
但今年,陈元昌严格控制资料的征订。这一学期,九年级只允许买了一套试卷。
陈元昌说,九年级第一学期重点是扎实基础,把控进度。这一学期学习的进度比较快,不少学生连书本上的知识都学不透,课后题都完不成,练习册上的题空的空,错的错,都没有充裕的时间修改整理总结。咱们再买那么多教辅有什么用?
哪位老师认为有必要再给学生配一套教辅,行,你向教导处申请。让教导处查查学生课本上的题都会做了没有?练习册上的错题都修改了没有?
这两点,我不要求百分之百合格了,我不是想为难大家。你只要有一半的学生,各完成80%就行。一半,80%,这个标准不高吧?我们花钱让学生买一本资料,至少得保证有一半学生有能力有时间使用吧?只要你得到这个标准,好,就同意你再订一套。
不少老师认为,陈元昌校长这么做太保守了。说他上了年纪,胆子越来越小,做事越来越谨慎,怕出事,怕担责任,过于死板,思想守旧,跟不上现在的形势了。
九年级老师更是不服气。好成绩都是书山题海炼出来的,这只有一本练习册怎么能行?大家都担心这样下去会严重影响九年级的中考成绩,隔三差五的建议宋明多订一些资料。
但宋明打心里认为陈校长说的对。不过,他并没有当面拒绝过教师们的这些建议,每次宋明都说我们再想想办法,或者说先让教师挑选推荐一些优秀资料等,但终究只定了一套试卷,用于月考和日常测试。
领了工资后,九年级几位班主任找到宋明说,这一学期,九年级月考照常进行,但月考过后一次聚餐也没有进行过。现在到了学期末,如果还不安排聚餐,就这么让大家回去,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宋明说,我也想让大家聚餐。但无奈囊中羞涩。大家知道,这一学期,我们就买了一套试卷,结余二百四十二元,十月份月考批改试卷时购买三箱饮料,花了四十五元,十一月和十一月月考时各购买了一箱方便面和二十五个乡巴佬鸡蛋,共花了七十五元。十二月月考做的面条汤配辣椒酱,花了三十二元。还剩九十元,只够每人吃份凉皮,根本不够聚餐费用。
那怎么办?大家好赖跟着你干了大半年,你就忍心就这么看着大家放假回家,一点儿表示都没有?那多没劲。
那大家的意思,咱们就必须聚一次餐了?
不然呢?以后谁还愿意跟着咱干呢?
宋明摸了摸揣在怀里的钞要说,那好吧。咱们该聚的聚,半年了,一次也不让大家聚,也确实过意不去。
就等你这句话。
钱不是问题,不够了也不能都让你一个人垫,我们几个也分担些,下一学期咱们有了再补上。
再一个,原来我们订三桌,现在我们可以订两大桌挤一挤。本来大家也不全是为图一口吃的,就是图个热闹,大家在一起聊聊天,说说笑笑,沟通沟通思想热络热络感情,按宋青山的话说,就是培养培养大家的团队意识。
好,那就今晚,真放了假再聚就聚不齐人了。老地方,你们各自分头通知搭班伙计。宋明说,我马上联系酒店老板张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