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人类是宇宙的另一面
第六章
宇宙的底牌
诗曰:
纸鸢一冲入云霄,好与天公试比高;万里航程须舵手,漫无边际逐风飘。
中国人民说:家有家法,门有门风,无模子出不了月饼。“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但消遣的游戏就规则多变,这种玩儿法只准一个一个的出,急死你;那种玩儿法却可以一下子扔完,闲死你。全看每场游戏是为了哄谁高兴,人类累不累啊。所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身在宇宙间,学会看眉眼,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基本规则。
无论有多少子公司,制度都是集团总部定的。所以,前面已经陆续提及到关于宇宙的“一二三”规则。即一周两面三分,也可以叫“圆周率、两面性、三分法”规律。这就是宇宙的最基本的法则,也就是所谓的世界观。宇宙的一切本质内涵都归属于这三个基本原则,都可以用这三个基本原则来解释。这三个原则就是解决根本问题、本质问题、终极问题的源头,其他都是派生出来的,都是徒子徒孙,都是方法论,都是解决具体问题的。
也就是说,宇宙是由宇宙本体和宇宙规则构成了此面,由人类和意识构成了彼面,两面相辅相成,共同构图完整的宇宙。这里我们必须再次强调,第一,宇宙是个两面体,不是单面体;第二,只有一个宇宙,没有另外的宇宙。突然灵机一动,宇宙会是个多面体吗?
让我们来分别翻开宇宙的一二三底牌。
一、圆周率。
也可以称为圆,圆周,周期,一周。就是原委,始终的意思。它既是时间的概念,也是空间的概念。
其实,把这个问题理解为一个周期会更恰当一些,因为我们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想象成纯粹的圆,恐怕要难为人了。如果是近似的,就好办得多了,这就是模糊的道理。所以,郑老先生说:难得糊涂。中国人民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清亮不了糊涂了。
星系、地球、鸡蛋、红枣、小数点,句号,基本上都是圆或近似圆。一事物的出现到结束我们叫一个周期,也圆了吧。高僧去世叫圆寂,一事告成叫圆满,新年开始叫一元复始,元者,圆也。既然这么多圆,或者按四舍五入进位都是圆,看来宇宙圆的第一个基本规则就成立了。如果非要坚持其他的形状,那么,就会陷入究竟其他图形是从圆来呢?还是圆从其他图形来呢?这个陷阱,可与鸡、蛋一拼。中国人民说:从一而终,诸君以为然否?
那么,圆周率的意义何在呢?我们说,它的核心就是有和无,以及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的过程。循环也好,反复也好,只是人类的认知曲线。宇宙的活动轨迹就是圆形的,我们好像也讨论到,是个闭合圆。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忽略香臭、甜咸、黑白、明暗的相交点。许多地方位列名菜系,不过花色众多,手法各异。我们家乡有一名肴——黎阳杂拌儿。多种想吃的东西、多种调料放在一起咕嘟,热乎乎,爽晕晕,神仙也来抢饭盆,好一派与民同乐大团圆。
我们始终觉得,宇宙圆不是空心圆,而是个实心圆。好比出嫁女儿的嫁妆,被亲娘塞得满满的,光怕宝贝儿受屈。当然,这个亲娘和女儿都是宇宙自己扮演的。所以,宇宙中所有的东西本来就有,只不过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毁灭也是存在,运动也是存在,心上人被甜蜜的梦见也是存在。
按理说,在时空一维条件下(线性运行),一切事物只能自然发生;在时空多维条件下,一切事物可能重复发生。有时候,我们恨不得干脆把宇宙用时间一维化得了,一切都是时间概念,一切都是时间存在,一切都是时间表现,那样,会不会生出其他的烦恼呢?所以,我们此时为了方便,暂且认为宇宙还是按一维的理解比较好。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说: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
比如,沧海桑田和飞机制造是不是一样呢?按我们现在的认知,应该是不一样的。因为,某工厂有100个工人,同样生产一个东西,当你拿到东西的时候,你会说这个东西是某工厂制造的呢?还是某位工人制造的呢?同样道理,无论是人造,还是机器造;无论是地震造,还是洪水造,对于宇宙来讲,都是宇宙造。当然,令我们欣慰的是,人类也是宇宙的一部分。
这就是我们理解的宇宙圆之圆周率,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过程进行时,只不过,沿途的风景或许大不一样。
二、两面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二重性。凡事不能孤立存在,所以团结非常重要,分裂者从来都是不得人心的。试问,难道世上有只有一面的纸吗?世上有只有手心或者手背的手掌吗?如果坚持看到了一片土,一块砖,一定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多读书,勤思考,开卷有益,所以,两两作伴,相得益彰的道理,中国人民早就植根心底,烂熟于胸,且看:
1、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俗话又说:熟人好办事!
2、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3、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4、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5、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6、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7、俗话说:礼轻情谊重;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
8、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可俗话又说:人多嘴杂!
9.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求人不如求己!
10、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可俗话又说:爬得高,摔得重!
11、俗话说:一言九鼎;可俗话又说:嘴是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12、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俗话又说:姜还是老的辣!
13、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可俗话又说:未雨绸缪!
14、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俗话又说:落魄的凤凰不如鸡!
15、俗话说: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6、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可俗话又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17、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俗话又说:狗改不了****!
18、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俗话又说: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
19、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20、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1、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可俗话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22、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可俗话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23、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可俗话又说:哪个庙里没有冤死鬼!
24、俗话说:出淤泥而不染;可俗话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5、俗话说:捉贼捉赃,捉奸捉双;可俗话又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6、俗话说:贫贱不能移!可俗话又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27、俗话说:人微言轻不如默;可俗话又说:位卑未敢忘忧国!
28、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可俗话又说:不是冤家不聚头!
29、俗话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俗话又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30、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俗话又说:痛打落水狗!
31、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话又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32、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俗话又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33、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可俗话又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34、俗话说:量小非君子;可俗话又说:无毒不丈夫!
35、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可俗话又说:寸金难买寸光阴!
36、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可俗话又说:人心隔肚皮!
37、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俗话又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38、俗话说:邪不压正;可俗话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39、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可俗话又说:不蒸馒头蒸(争)口气!
40、俗话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俗话又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41、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可俗话又说:三人成虎,众口烁金!
42、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可俗话又说:龙多思靠不下雨!?
43、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俗话又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44、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可俗话又说:忠孝难顾全!
45、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俗话又说:今朝有酒今朝醉!
46、俗话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须挂心;可俗话又说:孩子老婆热炕头,一壶老酒晕。
47、俗话说:人定胜天;可俗话又说:天意难违!
48、俗话说:宁折不弯,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胳膊拧不过大腿!
49、俗话说: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可俗话又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50、俗话说: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可俗话又说: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51、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可俗话又说:过河拆桥、鸟尽弓藏!
52、俗话说:双喜临门;可俗话又说:祸不单行!
53,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俗话又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
54、俗话说:明人不做暗事;可俗话又说:兵不厌诈!
55、俗话说:宁死不食嗟来之食;可俗话又说:有奶便是娘!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颇有示范效应。况且,如此多的引用陈列,只是因为,这说明了这一规律的广泛性,普适性,甚至田间地头,街谈巷议;茶余饭后,信手拈来。仔细品评,它们至少表达了以下方面的含义:
第一、事物互为因果,互为条件,互相依赖,共同存在。这就是存在还须存在的理由。
第二、事物相互映衬,相互参照,相互印证,相互呼应。这就是存在还需存在的表现。
第三,这里是关于宇宙和人类意义的两面论。一层意思是,宇宙是整体概念,也可以说是集合概念。即:宇宙包括她的全部,甚至不考虑她的具体。而人类也不是指具体的个人,而是全部人类外延,或者说是抽象的人,或者直接说的是人类所代表的意识。但同时也不能否定他们的具体性。所以,另一层意思就是,宇宙有整体的一面,也有具体的一面;有宇宙的一面,也有人类的一面;有存在的一面,也有反映的一面。
由此,我们觉得,生活是小桥流水人家;文章是枯藤老树昏鸦。一个人,两般情;一阙词,两样景。
三、三分法。就是说,包括宇宙在内,任何事物都存在三种形态,或者三个过程。用概念来表示就是:抽象——兼具——具体。用形象来表示就是:显态——兼具——隐态。用过程来表示就是:产生——展开——消亡。当然,这都是相对于人类的意识或反映来说的。
因为从人类的认知来看,一个物体只有形成三维视角才能立体成像;也就是当有了长宽高以后,人们才有物体形状的感知。这就是我们通俗的理解,或者所谓的百姓视角。其实,一切事物都是时间的概念,所以说,观察事物还有一个维度,再加一维,那就是时间,这就成哲学了。
我们想一想,任何事物,都是一定时间条件下的事物,没有时间,事物就失去了过程坐标。飘忽不定,不可捉摸,或许难以成立事物。所谓时空,就是空间和时间。空间表示形体,时间表示过程;时间排序在先,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人类的显态视角习惯来讲,这的确难以理解。于是,人类以来,关于存在和反映的问题,关于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一直是没有硝烟的热门战场,成就了多少人的学术梦。不过,三分法保证了阶段稳定性,否则任何东西就都不存在了;没有停留,只有变化,就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三阳开泰,因为这是最稳定的。
如果讨论到这里,我们一定会想起中国人民关于宇宙产生的根本评价: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似曾相识乎?
其一、据说,这一著名世界观的原创者是伟大的李老先生,伟大到放弃了人类启蒙哲学家的桂冠,被尊为世界最知名宗教之一的开山鼻祖,这就是我们自称谓的中国本土宗教——清教。或许,学问也不能免俗吗?
其二、这个分界点就在于“道”字。本来“一”即启,“一”就是源,就可以假设为开始,可又在前面加了个“道”字,可能认为“没有”才是开头儿,才是创造者,对此,我们不置可否。但是,中国人民欣赏英雄,知恩图报,赠送传世金匾:“老子天下第一”。
其三、人类的数学知识也是不断变化的,经历过八进制,十六进制,现在通行的是十进制和二进制。我们倒是觉得,宇宙的数字规律应该是三进制。一为开头,三为结尾,二为过渡,仅此而已。凡事无非三个阶段,还有其他情况吗?零的作用或隐或现,细思量,不寻常。
其四,难道除了宇宙,还有一个宇宙的主宰吗?承认与否,就是宗教与哲学的分水岭。承认了,就是宗教;不承认,就是哲学。当然,至少对于现阶段的人类认识来讲,哲学与宗教同样奇妙,奇妙到摸不着头脑。但是,其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宗教把所有的问题最终都甩锅给了老天爷,而哲学却在呕心沥血,一刻也没有停顿过探寻的脚步。所以,中国人民说:宗教是孩子哭了给他娘;哲学是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
其五、宇宙的本源应该是:一有二,二化三,三归一。所谓乘法口诀:三三得九,九九归一。这里,一就是宇宙,她本来什么都有,只不过存在方式不同;她无论以什么方式存在,包括所谓的无或者有,她从来都是孕育饱满成熟的,而绝不是个生瓜蛋。二就是过程,变化、发展、运动之谓也;我们觉得,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来了,那么宇宙就一定不会是静止的。当然,龙生九种,我们应该也不会是宇宙的独苗苗。假如我们人类还有些绰约、还可以自以为得计的话。三就是现状,也就是宇宙某一阶段表现形态。这种形态再多、再丰富,时间再长,也是宇宙形态,也就是三,它的归宿就是回归于一,周而复始,从头再来。至于说是否简单的重复,应该让概率来解释。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国人民说: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友。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给我们留足了转囿的余地。
当然,大小、远近也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人类的眼界视野来说的。我们是人,我们必须说人话,所以,我们的坐标和参照物都无不打上了人类的烙印。而人类的一般视野由生理来完成,超大视野由距离来完成,微小视野由机械来完成。当然,如果引申思想为视野,那另当别论,我们不确定本文什么地方能够讨论到这个问题。
1.一般视野。我们五彩斑斓的世界具有一般视野的特性。所以,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看到了高山峻岭,江河湖泊,参天大树,绚烂花朵。人类以此为美,以此相悦,其乐融融。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有家庭亲情,有国家世界,有政治信仰,有顽皮狡黠,构成了我们立体多姿的生活层次。如果人生一世,只是:你来了?嗯。我走了。哦。如此一遭,岂不乏味?所以,宇宙是善解人意的。
2.超大视野。从目前人类的境况来说,如果把月球放在我们头顶约数米的地方,如果不告诉我们那是月球,请问,我们可能会发问多少遍?况且,这么大个家伙放在头顶上,睡觉恐怕是不踏实的,万一掉下来呢?太阳呢?也找不到了,只有压扁了的余晖拼命挤进来,向我们发出求救的呐喊。如果有一天,我们终于猜到了是月球,人家突然从半马星座又弄个什么东东给你替换了,得,这辈子什么也别干了,净看魔术吧。所以,别跟宇宙她老人家较劲,你觉得你登趟泰山很费劲,其实,对于宇宙来说,造个泰山就跟打喷嚏似的,感着冒顺便就干了。于是,为了给人类解决这些问题,宇宙就把很大的东西放在了远处,远到人类天天还得琢磨造个什么玩意儿才能到那里,看看那究竟是个什么去处。这就是希望,给人类以意义。你想吃枣吗?给你颗大枣树,高高的,馋吗?蹦蹦,蹦蹦,就够得着了。这样,人类就不枯燥了。所以,宇宙是温情的。
3.微小视野。宇宙中除了超大的东西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才方便观看,非常小的东西也需要借助外力,比方讲,显微镜。随着人类能力越来越强,显微倍数会越来越增加,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加微小的东西。这里,有两个思路我们要讨论一下。
(一)大和小,远和近都是相对的,是基于我们现有的认知条件。其实,这是思维造成的错觉。它们就是一个距离,距离远的看起来小,距离近的看起来大。只不过:星球的大,和细胞的小,是它们各自所处的维度不一样,所以在我们这里形成了视觉差,以后如果我们有了维度调节仪器,在大与小,远与近的问题上就很好辨别了。当然,实际问题也好解决了。比如,我们现在到大熊星座可能觉得很难,但是如果有维度调节仪,把角度一调整,也许,我们就在它的旁边,抬脚就到了。到原子去,到电子去,到夸克去,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正是人类的视野生理问题,造成了人类思考的局限性。能够看到的认为是有,不能看到的就认为是无。后来借助所谓的科学推理和科学仪器、手段观察到的、演算到的人类生理视野看不到的东西也被承认了,总算慢慢进步了。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否认现在看不到,感觉不到,演算不到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至少应该认为,它有可能存在。所以,我们对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两方面的推定:有的可能,无的可能。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规律。
4.很显然,我们的思维似乎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对于人类,宇宙给予了多种的感知方式:听、看、触、想等,这些方式得出的结论都应该有阶段的正确性。这也是宇宙给于人类的机会,抓不住这些机会,人类的探索路程将会自我延长,幸福自然会来的慢一些。也许,宇宙对人类的活动采取了不干预政策,她一般不会按人类的方式提醒我们,或者打扰我们,尽管我们崇尚如有神助。正如我们看到蚂蚁打架一般会熟视无睹一样。如果某一天,某人突然无聊的出手干预了,得胜的一方一定会兴高采烈的回家报喜:妈妈,我今天遇到神仙了。当然,这一切皆有可能。所以,宇宙是聪明的,她安排了物质存在的错序排列。
5.这样看来,宇宙对于人类的处世原则似乎应该是善良的、善意的、善于的。所谓善良的,是她宽广慈悲的胸怀。当然,这种品德,是她老人家的永恒信念,雨露均沾,皆大欢喜。所谓善意的,她给我们时间和空间的平台,走自己的路,自己去说学逗唱,她慈祥的望着你,一般不说一句话,不做一个动作。所谓善于的,她做她该做的,尽管她什么都能做;但是,她要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行就推倒重来,反正有的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