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科幻灵异 / 人类是宇宙的另一面 / 人类的翅膀《人类是宇宙的另一面》第七章

人类的翅膀《人类是宇宙的另一面》第七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人类是宇宙的另一面
  第七章
  人类的翅膀
  诗曰:
  雏鹰雄胆自将门,锻筋炼翅为凌云;百岁帅举凌波畔,天公默助有心人。
  从人类的角度来说,我们大可把宇宙当作自己的专属领地,着意张扬。因为,这里有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丰硕资源,也有我们游不完的精致,赞不绝的妙曼。反正你用不用,她都在那里;你看不看,她都在那里。既然吹牛,何妨大些?
  只是人类逐渐的不满足,从追求生存到贪图享乐,从物质追寻到精神寄托,人类似乎早就蠢蠢欲动,想搞搞清楚自己的来龙去脉,甚至搞搞清楚宇宙的来龙去脉。于是,世界观就诞生了。
  什么是世界观?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世界观当做一个导游,让他带领着我们游历一下这个免费的五A级景点。尽管他的解说词并不一定十分精确,但至少代表他和他的团队的认知水平。
  这个景点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存在,也有表述为物质的。琳琅满目,引人入胜。如果仅仅的就近玩耍,逐渐出现了审美疲劳,有了突破的欲望,想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小星星把眼眨。一算,太远了,用光年计算,给汽车里使劲儿续煤,使劲儿添劈柴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走过去,于是,大家都在想办法找个跑得快的东西,或者抄个近道儿。
  打那边儿来了个花胡子老头儿,嘴里噙着个雕花的花梨木烟斗,指指戳戳的说:这位同志讲得好,一切都是相对的,有远就能有近,只要近了就好办了;我们可以找个虫洞、鸟巢什么的,或者说挖掘一条时间隧道等等,立即就可以曲径通幽处,见到禅房花木深。
  所以,世上本无路,走得多了,就方便了。现在,可能有好多人都在找着捷径,可是景区里管得严,看来找的很费劲,至今不得要领。于是,我们想谈谈我们的办法。比如:沟壑万丈,无攀无爬,试试轻功如何?
  或者说,人类从来就有着奋飞的梦想,凌云有志,展翅翱翔;海阔天空,无拘无束;万千景色,尽收眼底。这些,应该都是冲霄的希望。当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面对苍茫大地,不知谁主沉浮的时候,或者让思想的侦察兵先探探路,恐怕磨刀不误砍柴工。
  首先,真理都是直白的,它从来就摊开在那里,它一贯坚持用摆事实的办法去讲道理。它从来不收门票,都是免费公开展览,等着大家去看见。如果运气好,还管饭吃,说不定还能抽奖,顺便发个小财。
  其次,我们已经反复讨论过,宇宙也可以称为存在,也可以称为物质,关键是也可以称为有,也许我们还可以给她命名很多其他的昵称,她的富足令她安详,只不过要根据不同的需要。
  其三,我们想说的是,她的有是本来的有,自我的有,完全的有,环封的有。所以,我们不需要闭门造车,我们只需要开门见山。她有那个景致一定会让我们看的;她有那个距离肯定会让我们逾越的,她想让我们到哪里去肯定会给我们交通工具的。只是,目前我们寻找的方法不对,方向也错了,所以耽误了很多时间。
  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要从对物质的进一步讨论做起,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认为,物质应该有三性:存在性、运动性、可塑性。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
  好了,我们可以来试一试,讨论一下关于超长旅途的游玩儿事情了。只是这里边,似乎首先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即:距离和速度的问题。
  依据现在的认知,我们先入为主的假定距离是一定的,有不可变性,只有速度才是我们能够想办法改变的。真的是这样吗?不尽然。或许二者皆可变,都能找出解决的办法,或者同时解决。
  第一个,关于距离。如果我们把距离理解为恒定的,一定是把距离理解为两点之间的虚空。其实,这只是我们的生理眼光表现出的生理想象。这种所谓的空其实是存在的另一种形式,换句话说,它也是一种物质。两点表示点的存在,中间表示距离的存在。也就是形存在和象存在。跟宇宙的存在形式是一样的。一方面,她以所谓物质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她以反映的形式存在。谁反映?意识。所以,宇宙存在也是三分法:物质——意识——反映,从而形成了她的稳定性,我们才得以存在于宇宙,感知于宇宙,反映于宇宙。这里,意识和反映的概念内涵有了些许变化:物质衍生了意识,而意识衍生了反映。
  那么,既然我们能够认识这种距离是物质属性的,那么,物质的三性之一就是可塑性。既然可塑,我们把它折叠一下行不行?应该是可以的,这样,两点不就成一点了?到达不就成为曹****吗?当然,这个折叠靠我们用手掰是掰不动的,要宇宙掰,她一定掰得动。这个掰,我们姑且称之为宇宙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一万根筷子呢?就需要用更大的力量。我们或可试试寻找一下打开宇宙能的这把钥匙。也许,一个震荡波,就可以信手拈来。
  第二个,关于速度。对于距离来说,达到一定速度,同样能够达到目的,这样,我们就多了一种选择性。人类现下认为,速度一般受制于阻力、动力和承受力等。阻力和动力好理解,承受力呢?或是材料性质。无论是运载工具或者运载物本身,如果不能承受运载过程的负向作用力,没到地方就烟消云散了,那还运输个甚?
  但是,我们明显感觉到有一种东西具有强大的速度,它可以瞬间到达我们所要到达的任何地方,那就是——想象。如果要让想象从神话的家族中分离出来,这里,恐怕我们至少要解决三个问题:一个是身临其境和神游一番的关系问题;一个是想象的身份问题;一个是如何让身临其境和神游一番合二为一的问题。
  第一,关于身临其境和神游一番的关系问题。的确,亲自到鹤壁淇河湿地和想象一下鹤壁淇河湿地,从人类生理感觉来说,应该是有差别的。但我们首先应该肯定,想象真的能够到达。所谓看景不如听景,也许更是一番美妙。只不过好像一富一穷两个人到了商店,富人满载而归,穷人到此一游有些相似。看来,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穷人的钱袋子问题,而不是能不能进门的问题。
  第二,只有解决想象的身份问题,才有可能解决穷人的钱袋子问题。这里,我们姑且以人类为坐标,想象一定是来自于人类。当然,人类是物质的,所以,想象来源于物质是没问题了。那么,物质的东西能够产生非物质的东西吗?我们觉得应该不能。另一方面,物质产生的东西是物质的吗?我们认为应该是。因为不可能有非物质和物质的拼接。好了,想象也是具有物质性的,也就是它也是物质,只不过是物质的另外一种形式。那么,这样一来,想象的身份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人类的想象和意识一样,它是身体的一部分,或者说,它是身体的另一面,是身体的反映者。按理说,它应该是和身体如影随形的,但为什么存在现在这样似乎分离的现象呢?这个,应该与人类的认识阶段有关。
  也就是说,人类的认识阶段目前处于显态认知阶段。或者说,人类对显态的事物认识比较明晰,比较确定,对中间形态的事物一般持模糊态度,而对隐态的事物一般持否定态度。所以我们应该说,身体到达的地方,想象也同时到达了;而想象到达的地方,身体也应该同时到达了。只不过我们对身体的物质性认识比较敏感,对想象的物质性认识比较迟钝。比如梦境,也许不一定只是意识的副产品,孙子辈的,它很可能是身体的另外存在形式。
  第三,身临其境和神游一番能够合二为一吗?既然我们解决了想象的身份问题,它已经有资格进入物质的殿堂,这个问题也就不是个问题了。只是还需要我们进行一些技术性的处理,这就是宇宙的趣味性,否则,大家都是枯燥的。那么,这个技术手段是什么呢?就是显态物质和隐态物质的自由交换。
  我们前面讨论过宇宙的三分法规律,从物质的形态来说,分别有显态、隐态,介质态。按人类现有的认知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区别明显的。一旦人类到达新的认知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自由交换性就显现的自然而然,介质态也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根据需要调整不同的形态存在方式。那么,身临其境和神游一番就成为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速度和距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然而,对于人类来讲,我们真的说不准这种新的认知阶段能够到来的准确的时间表,还有路线图;所以,现阶段人类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就是机械性的,犹如按图索骥。
  首先假定距离和速度都是一定的,那么,要解决距离问题,必须解决速度问题;要解决速度问题,必须解决动力问题和运载工具问题,所以,能源,材料,工艺、方式构造了人类社会基本的生产过程。同时为了资源和技术的争夺,当然归根到底是为了生存的争夺,人类发明了战争这个自相残杀,自我毁灭的工具。所以中国人民说:没有文化急死人,没有道德害死人呐。
  好在人类的群体是意识隔离的,总会有人躲在象牙塔里异想天开,所以,现在最接近这一问题解决的方法论是化小物质单元,当然包括人类单元,以便解决运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问题。目前看来方向是对头的,然而思想还在原始状态,因为没有解决材料的原生性。
  按照这种方法论,其思路应该是这样:运动标的缩微到需要程度——运动工具缩微到需要程度——能源、材料、速度达到需要程度=目标实现。这个过程应该是渐进性的,或者说是漫长的,漫长到会让很多人失去信心,甚至失去生命的勇气。当然,我们不赞成这种人生观,正如我们信仰共产主义的理想一样,但是不能一味空想共产主义的圆满和美好,因为共产主义的理想是等不来的,要靠我们艰苦奋斗,甚至殚精竭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这种精神,就不配享受共产主义。所以,我们的确需要寻找解决距离和速度的方法问题,但是,要学会运用宇宙的基本规律思考问题,研究方法,最后解决问题,而不能绝对局限于显态的、静止的机械性成像空间。
  第一、两面性规律的应用。宇宙既是物质的,也是意识的。也就是说,物质也同时以意识的方式存在。这里,我们就要引进一个概念——意识粒子。既然我们认为想象——意识是已知最快的,那么当某种事物形成意识粒子的时候,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只是意识粒子可以自运动,而不需要另外的运动工具。这一问题的解决,同样可以为物质的多样性作注解:它说明,人类眼界的物质是复杂的,也是统一的,甚至可以形态——映像——运动三位一体,每种状态都是该物质本身。
  第二、三分法规律的应用。是——不是——是不是。这就是宇宙的三分法规律,也可以叫做物质三分法规律。那么,仍然以人类为例,当他们以显态存在的时候,就是我们习惯和熟悉的这个样子;当他们以隐态存在的时候,就是运动变化的时候。只不过,对于这种形态,目前只有哲学上的华貌,而实践上是丑陋的,甚至会丑陋到被嘲笑、被谩骂,或者其他更可怕的惨遇。然而,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答案。因为,所谓隐态,就是以人类的生理视野甚至思想智野所无法感知的意识粒子方式存在,找到了它们,我们就开启了人类认识的新格局。
  第三、圆周规律的应用。自我闭合,无始无终也是宇宙圆周规律的特点之一。所以,这就告诉我们,事物不会孤立存在,有问题,必然会有办法。这样,我们今后衡量人类进步的指标要从国民生产总值替换为思维跨越梯次。也就是,不能只计算生产了多少食物——产生了多少垃圾,更要计算产生了什么新思想,新思想的应用比率是多少;这样,宅男就可以解决问题,低碳社会才会真正到来。如果这时候有谁非要说:你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喂!喂喂!咱们讨论到意识粒子层面了,你还想吃什么呢?
  这样一来,问题的解决路线图就逐渐清晰起来:(1)在战略上海阔天空,在战术上步步为营,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宇宙讨论原则。(2)我们想干什么?我们想的是:以我们人类目前的情况,我们无法确信非集合的个体的我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永久存在?或者会不会永久存在?这个问题比起游山逛景,谈情说爱似乎更有吸引力。但是,在这里我们不想引入神学的判断,我们想尽量得出哲学的结论。(3)我们想长久存在,我们想无忧无虑,我们想自由自在。这就是我们的世俗思考。
热门推荐
这个大佬画风不对我在帝国当劳模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快穿:反派女配,你有毒黑化男主总想套路我玩家凶猛快穿花招:扑倒专属男神!轮盘世界快穿之陪你看星辰大海神级快穿:病娇宿主,求轻宠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桃源俏美妇穿成黑化男主的白月光美漫:名场面全被我曝光了透视仙王在都市快穿之宿主横行霸道女主她是个bug从四合院开始的天道轮回大佬今天又凶残了吗穿书之每天醒来师尊都在崩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