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科幻灵异 / 人类是宇宙的另一面 / 人类的回程风景《人类是宇宙的另一面》第十八章

人类的回程风景《人类是宇宙的另一面》第十八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人类是宇宙的另一面
  第十八章
  人类的回程风景
  诗曰:
  知在承接枉争雄,叶繁竞去忆根同;温柔梦萦叹苦短,天台遥见第九重。
  在我们所理解的时空里,分配给具体人类的鲜活时间似乎太短了些。而懵懂无知、年老体衰和休养生息,又要占去绝大部分阶段。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只争朝夕,急躁冒进,似乎也是无奈之下的不得已而为之,只是苦了自己。
  或是因为,一开始人类就被告知:你们只付了单程的车票钱,到达目的地后就便自动解散,各奔东西吧。您瞅瞅:本来兴冲冲的,突然一闷棍打下来,登时崩溃和绝望。况且,据听说,地球也要关门,宇宙也会闭市,一朝车水马龙,落得灯火阑珊,你说凄凉不凄凉。到那时候,或者真是连个诉苦的对象都找不到了。
  然而,人类既然来了,就不会轻易的离去;也许,我们的寻寻觅觅,能够找到来时的路,再造人类的回程风景线。大概,这或是人类意义的优先解。
  具体来说,我们觉得,人类的意义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宇宙的自备摄影师——反映者和反映的作用;二是自我意识。使宇宙和人类,或者说物质和意识相对区别开来;三是由此而产生的宇宙万象多重表现,即事物的复杂性。因为,宇宙再造的原始动能,极有可能是人类的镜像功能邀功请赏的结果。有比较才有鉴别,由单一变得多样,由静止走向运动,从而充满生机与活力,一发而不可收拾。至少作为现在的我们,是乐见这种花好月圆的。
  1.中国人民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若非火烧眉毛,尽可坐而论道。这里,我们要重温这样的认知:其一,宇宙和人类是分开的,是两种物质;人类和思想是分开的,也是两种事物。可是,这真能分得开吗?没有宇宙哪来的我们?没有我们哪来的思想?其二,宇宙是不依赖于人类而独立存在的,后来某种物质通过某种形式的逐步进化,人类就诞生了。这些表达自然隐含着一种暗示:那就是,人类是宇宙发展的最高境界,人类是有目的、有方向的,被宇宙“自然”变化出来的。如此别扭,真不如人家神学爽快,干脆说老天爷捏出来的不就得了。这就是科学演化说和神学造人说,至今不能互相说服的交点所在。
  当然,我们是坚持人类发生的无目的演化,是个随机的概率事件。因为按照所谓现代科学的观点,眼见为实,可以证伪深入人心;而神学找不到老天爷,科学找不到被制造者的完美,只好继续纠缠下去。
  按照我们现在的认知,无论是神学的,还是科学的,人类都觉得自己已经得出了终极的结论:我们有产生,有存在,也有去处。
  从神学的眼光来看:(1)你是谁?答:老天爷需要丰富其天堂的芸芸众生。(2)你从哪里来?答:老天爷根据自己的模样捏出来的。(3)你到哪里去?老天爷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如果老天爷是永生的,我们就不需要担心自己的未来。这是必然性观念。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还是有意义的,因为至少,我们可能是老天爷心爱的玩具。当然,我们也不妨自我称为万物之灵,甚至调皮撒娇,只要不妨碍老天爷的光芒。正如池鱼一般,它们没有必要时时算计它们的存在方式与存在时间,它们只需开心的进行它们的生理循环。因为它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周期都不是它们自己所能控制的。城门一失火,它们就烟消云散了。
  从科学的层面来看:(1)你是谁?答:打从我们记事起,我们就被告知,我们叫人类。(2)你从哪里来?答:某些材料慢慢累积,并与宇宙环境发生融合作用,逐步成了今天的这个模样。由于没有梯次观察对象和人类的不完备性两大硬伤,我们还毋宁说: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一觉醒来,迷迷糊糊的,我们就在这里了。(3)你到哪里去?答:或许有一天,我们就突然消失了,永远的,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这是偶然性观念。
  从这一点出发,人类便对死亡充满了恐惧。您说刚刚还好好的,说说笑笑,热热闹闹,怎么说没就没了呢?岂不伤心落泪?但是没有办法,人家说,科学就是这样,要不你们还信神学得了。于是,科学也成了甩锅侠。或者,当无可奈何的时候,这还真是一把利器。
  这样一来,忽然又发现,人类似乎没有意义了。如果说有意义的话,也只能是自作多情与自我安慰。因为这场戏已经结束了,戏班子就散了,戏台也拆了,家伙什也扔了,时光都不过了,还绕搭什么?好在,事物的两面性规律或许能够神兵天降,拯救我们,使认知发生反转的可能。我们要说的是:如果人类的认知代表了宇宙的认知的话——或者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法假传圣旨,那么,宇宙应该不会如此无情的对待自己。
  所以,神学高估了自己,它把自己当作了宇宙本身,而垒功高震主之危卵;科学低估了人类,它的冷血,险些就要错过人类与宇宙的、紧密的血缘关系。
  我们要说,人类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他们是亲密无间,相互联系的。宇宙告诉人类,我知道了你们的存在。人类告诉宇宙,我们证明了您的存在。当然,我们一再申明,这个人类不是具体的人类,不仅仅是你或者我,而是所有的我们和你们,是继往开来的集合人类;也不是个别形式的人类,而是连续多重形式的人类。包括无限的过去,也包括无限的未来。无论我们现在用什么手段发现的时间与边界,可能都是不完全的;因为我们的手段会不断的趋于落后。只有认知达到了,才有手段的正确性。所以,这就是人类的真正意义。
  应该说,人类不存在所谓产生、消亡、过去、未来的概念,人类与宇宙是永远相伴的,只是有形式和存在概念的区别。正如诸君一样,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了我们,那么,我们一早就应该存在了;只是我们存在的方式或如展开翅膀的想象一样玄幻奇妙;或许我们曾经观赏过精灵的起舞,或许我们曾经乘坐过诺亚方舟;只不过弥久的记忆,只能化作梦境的托付,去成就弗洛伊德的辉煌。
  这就是人类的第一重意义。我们是宇宙本身,同时是宇宙的反映者。
  2.那么,人类如何成了宇宙的反映者呢?这就是意识的产生。宇宙叫人类充当了镜子,并给人类涂了一层水银般的东西,这层水银就是意识。为了使这种意识发挥有效性,宇宙打了两道防火墙,一是把宇宙与人类区别开来,二是把人类与意识区别开来,这就是科学所说的物种隔离和意识隔离。至此,宇宙终于可以欣赏自己的绰约风姿了,甚至干脆可以和人类眉目传情,谈婚论嫁。于是,人类的自我欣赏也顺便由此开始。
  任何事物总是一把双刃剑,这种意识隔离有时也是可怕的。因为思想的不透明,便很容易沟通不畅,造成误会,甚至是致命的。比如:前面哈哈笑,后边捅刀子;再比如: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时候,我们多么想,人类的心灵要是相通该多好,就如一碗清水般的透彻见底,而不是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于是,人类发明了心电图,脑电图,磁共振,测谎仪等;不过,总有隔靴搔痒之感。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隔离现象呢?这就是事物复杂性的矛盾律。如果宇宙是无知的,她干脆在那个点上待着吧,她爆炸成这个样子干什么?如果真是爆炸的话,炸药是从哪里来的?什么品种的炸药?谁制造的?原料谁进的?谁送的快递?导火索是谁点燃的?一系列刨根问底,恐怕足令我们头昏脑涨,恨不得马上又想着要去求助老天爷了吧?
  这样的话,可能就只有一种解释,我们姑且先不讨论宇宙的生命性和智慧性,但运动性我们是实在无法回避了。也就是说,无论任何时候,宇宙都是在运动的,只不过以人类的认知水平,只能靠想象,而不能靠眼睛。那么为什么会有运动呢?就是矛盾在起作用。而什么是矛盾呢?就是隔离,就是不同事物之间发生作用。什么作用呢?融合。融合就是矛盾,这就是运动,这就是发展,这就是新事物的不断组合产生。
  所以,矛盾不能简单理解为斗争,更重要的是融合不同事物,并使之产生新的特性。另一个方面,再亲密的两个事物也是矛盾体,结合只是为了需要,为了创新;如果只是简单的为了合二为一,那还不如不分,岂不更省事?因此,斗争的时候,害人之心不可有,凡事需留条后路;联合的时候,防人之心不可无,遇事多长个心眼儿。
  3.由此连锁反应而形成的宇宙的复杂性,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正是人类阶段性的重要意义。这个重要意义在于:主要是对具体人类——也就是我们的意义。大家也许注意到,我们前面讨论的主要是作为集合概念的人类。然而,对于我们的肉胎凡身,如果能够描绘一个美丽的场景,至少是虚拟的现实,或许才更能引起共鸣。这也是我们的意义所在。
  应该说,我们或多或少,都是具有无可回避的功利心的。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我们需要生存;而且。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不仅赋予我们承先继后的责任,还摆设了超过基本需求以外的、更加迷人的诱惑。我们不知道是否应该请求原谅我们的脆弱,置身滚滚红尘,有时候,我们实在无法独善其身。
  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这个载体似乎是有有效期的,而且保质期很短,面对有限生命和无限诱惑,如何活出质量和数量,说真的,或不是照本宣科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劝善的力量微乎其微,而弱肉强食却似乎可以被轻而易举的接纳。于是,价值观的问题时常会被提及。当然,无功利信仰武装起来的思想,似乎能够摆脱单纯欲望的枷锁;但大多数条件下,人类的生理惰性惯性很大,轻易刹不住车;所以,高尚和道德时常被碾压的粉碎。于是,布道者也往往因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常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叹;要么被绝望所淹没,索性放马南山,随它去吧。
  我们的意思是,既然面对这个现实的凑局,就要考虑如何用现实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才是篇大文章。如果只是催眠,如果只是寄托,浑浑噩噩,神学已经足够了;如果只是承认,如果只是接受,随波逐流,科学也已经足够了。可是,我们总觉得,一定还会有第三条途径,能够把现实和理想的问题融合在一起解决。
  当然,如果只是简单地依赖,玩把戏的往地上一出溜,说:反正我们就这个条件,既想长生不老,又想品德高尚,又想为所欲为,又想得到一切想得到的,这恐怕真是有点儿强人所难了。
  既然厌于被聒噪,而用现有已知又不能解决问题,甚至无法想象那该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就如同对多维的追捧一样,顶多还只能是赶赶平面呐喊的时髦,任谁暂时也打印不出立体的模型。然而,我们要寻找的,就是这条道路。
  于是,我们恐怕还需要继续讨论这样几个问题:
  其一、如果说宇宙孤独到没有同类,人类孤独到没有玩伴,这可能只是作为具体人类的、我们的现阶段认知能力。因为,宇宙孤独与否,不是由我们说了算,而是由宇宙说了算。可是,我们现在又语言不通,揣摩不透宇宙的心思,所以,只好以此之心度彼之腹,自告奋勇的充当了宇宙的代言人,自作主张的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可世界宣扬宇宙是孤独的。而人类自己呢,一盘散沙般状,无法形成凝聚力;只有几何概念,没有几何意义;虽然有很多人说话,但仍然是个体发声,官方性的分量尚显不足。
  人类曾经也想推举老天爷作为我们集合意义的光辉形象,无奈很多人集会游行反对,只好存而不论,自己先纠结着吧。我们当然说过,宇宙应该是不孤独的。因为,孤独久了会伤身体的,可是咱们看看,宇宙可精神着呢。或许,她有自己的排解锻炼方式。那么,人类也应该不孤独,因为孤独久了会郁闷的;可是咱们看看,人类欢蹦乱跳,高兴着呢。尽人皆知,咱们自有开心的办法。
  其二、从分类学的角度看,人类或还可以划分为生物人类与机械人类等。我们现在应该是处在生物人类阶段。生物有生物的难处,自然受到了很多条件限制;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勤勤恳恳劳作,小小心心处事,才能勉强温饱这个脆弱的生命体。随着技术的展开,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人类正在向机械人类迈进,表现在部分人造器官的使用或者电脑等外挂装置的替代。或许有一天,所有的机械**官代替了生物器官的时候,人类还是那个人类吗?当机械**官与我们现在的所谓生物器官毫无二致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怀疑人类现在使用的也是机械器官呢?如果这样,我们到底是什么?我们是我们?我们还是他们?咱们还认为人类孤独吗?还是认为意识是随之而来的,还是本来就有的?还是可以安装的?还是别样存在方式的物质呢?
  其三、按我们现在的理解,人类是个整体,包括我们的躯体和意识。所谓人死如灯灭,躯体不存,意识焉附?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意识的后来去处,这是证伪方法论的杀手锏。我们只能暂时认为:如果意识为隔离式存在,那么后意识就是分离式存在。只是需要讨论它的位置和方式。
  大家知道,中国文化的自成体系由来已久。自古以来,我们就有了意识的概念,当然,我们还叫做灵魂。后来别人借用的时候才有了意识这个词汇。说到这里,我们倒觉得,如果直接用物质和灵魂对称,或将更加有利于解决哲学的根本问题。
  如果我们还说:物质独立于意识存在,那么,意识是独立的吗?他们说,不是。又问:意识从哪里来呢?答:意识当然是从人的身体而来。而人的身体是物质的,所以,物质产生了意识。或者,意识原来就存在于物质之中吗?应该是的,否则,物质就这么无中生有了吗?或者说人类就这样无中生有了吗?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以宇宙的无限机会来说,她什么都可以创造,就没有必要再去麻烦老天爷了,或者干脆:宇宙和老天爷就是一个神灵,两个尊称;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问题是,本来就存在的会凭空并且永远消失吗?比如,前辈遗传了后辈,前辈不存在了,他们的意识也不存在了吗?当后辈有了意识的时候,那么,前辈只是遗传的形体吗?潜意识呢?也就是本能呢?婴儿一出生就会哭,还会吃奶,这也应该是一种意识的外在表现。既然这种意识能够遗传人类,难道意识是选择性遗传吗?好东西不遗传,疾病倒是遗传,这的确很令人费解。这其中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人类的生理系统也存在着封锁和禁运,难道意识形态问题被折叠到这里了吗?怪不得说资本都是带血的,这是基因里的歧视。
  但是,我们的确看到,目前人类还无法做到身心合一,有时候心能到,但身却到不了。比如人在北京,想到鹤壁看看淇河,还得坐高铁来。看似形式合一了,其实本质上还没有合一,也就是说,人类的意识还不能完全绝对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比如,有人自己命令自己:用头撞墙吧,不过,大部分时候,头并不怎么听话。再比如,冬天早晨的被窝里,一个小人说,起来吧;另一个小人说,怪暖和咧,再睡一会儿吧。他俩吵成了催眠曲,结果,你就迟到了。
  上述现象是否在暗示我们,人类也许应该是一个组合体。犹如电脑的软硬件一样。不过这里的软件好像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硬盘存储,类似于人类的潜意识,属于出厂原配;另一部分是软盘,类似于补充智力,属于后期追加的。当然,磁盘有问题的,后期就会输入困难。好好个外壳,便可惜材料了。那么,对于这个个体来说,是物质决定意识呢?还是意识决定物质?如果我们称之为物质的事物本身就包含了正常这个含义的话。
  4.随着讨论的深入,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认为,物质的存在形式,也许是既有分离式存在,也有融合式存在。
  比如,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我们这个样子的存在的时候,我们在哪里?这么多大块头在一个地方肯定藏不住,应该是分散隐蔽的。划小单元,才利于存在。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地下工作者要么单兵作战,顶多三五成群,没有听说一个百十人的警察局,一下子给人家安插进去一个加强团的潜伏,那干脆明怼吧,还装什么神秘呀。所以,既然可以分散式存在,那么,粒子式存在就是可能的。不需要的时候就拆开放着,随便什么犄角旮旯一钻,就不用为高房价担心了;需要的时候一招呼,人五人六的就出来了,这也许就是我们本来的样子。不过这一阶段里,有可能类似于拓展训练,吃吃苦,受受累,算是体验生活吧。
  因为事物的联系性,使得我们经常会发生无法准确界定某种概念的情况。比如意识,或者说反映,还有思想、知觉等都可以。一般来说,物质和意识是一对,存在和反映是一对,而思想、知觉似乎小于它们。但有一点我们应该明确统一起来,那就是:作为宇宙存在的反映,这个意识是集合概念,是属于全体人类的,是全体反映者的产物,而不属于个体反映者。
  一旦形成了这种概念,我们就可以分出层次:意识就是宇宙的对称,反映是意识的功效,而思想、知觉是个体人类的意识活动,是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所以,有自我识别和隔离识别的现象与能力就是意识,它是最基本的人类认知条件。超出以上的华彩部分应该是功能型的。这样,就可以解决原来认知的意识、思想的多重性纠结。
  比如我们会把人类的脑力活动或者说意识活动纠缠在一起,甚至会和电脑做类比,联想到计算程序,写作程序,游戏程序、打字程序等,从而反推人类意识的状态和形成过程,甚至它的意义。其实,这是因为设计者主动性和被设计者被动性的问题没有搞清楚。意识不是被创造的,而是创造者本身,这就是宇宙意识论。只不过赋予人类特别的表现出来,或者干脆就是人类感情冲动的幻象而已。
  当然,人类也有兼收并蓄的一面,所以,无论什么讲经论道都有被接受的市场。但是,只有一点人类是阳奉阴违的,那就是对既得利益的独占性和不放弃性,以及拉扯道德与学术的遮盖性,这或是人类的遗传性缺陷。
  那么,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人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瑕疵呢?或者说,人类本来就是这样的吗?会不会正因为如此,渐进累积性物种起源才成为一种较为广播的认知呢?我们倒是觉得,这也许顶多是人类本能的生成来源。所谓原因,本也。我们想说的是,我们也许从掠夺、从战争、从贪婪、从血腥意识到了人类的生理惰性,然而惰性本能论却成为我们现代认知的最大障碍;把人类的****甩锅给动物本能,只是强力者的逻辑;它们用暴力暂时掩盖了真相,然后趁乱埋葬了道德。
  所以,人类的错误应该是后天学坏的,而非先天的既有。尽管如此,这种欲望还是有很强诱惑力的,仅仅靠道义的呐喊是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因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既得的荣华富贵令人趾高气扬,神清气爽,在人间已是巅,管他身后地覆天翻。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盛宴与残羹般的欢愉和关怀。说它们假惺惺,只是因为,中国人民的人类大同实践一直被某些群落视为洪水猛兽,而只愿意供奉小家子利益高高在上。所以,贪得无厌自然会和一体幸福不共戴天。狭隘的时空观就是根本的病根所在。
  当邪恶与正义一目了然的时候,当人类的聪慧与认知和谐一致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会水到渠成,那就是:(1)宇宙足够大,不要小心眼;(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本来资源多的是,何必只吃窝边草。(4)回程无限,悠然欣赏;(5)人类需要一个道德芯片的植入,那就是——中国。
热门推荐
这个大佬画风不对我在帝国当劳模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快穿:反派女配,你有毒黑化男主总想套路我玩家凶猛快穿花招:扑倒专属男神!轮盘世界快穿之陪你看星辰大海神级快穿:病娇宿主,求轻宠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桃源俏美妇穿成黑化男主的白月光美漫:名场面全被我曝光了透视仙王在都市快穿之宿主横行霸道女主她是个bug从四合院开始的天道轮回大佬今天又凶残了吗穿书之每天醒来师尊都在崩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