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都市言情 / 十年之歌终远去 / 第二十九章 想想以后的路

第二十九章 想想以后的路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开始细细琢磨下一步的打算,要想留在BJ也就三条路可走,一是毕业分配,二是考研究生,三是当黑户。
  第一条路从目前看,几乎有点走不通。我们学校是部属院校,毕业分配原则是哪里来哪里去,特别是原籍有部属单位,而这些单位又需要大学生时,更是要无条件地分配回去。有两个例外的可能,一个就是学习成绩特别拔尖,排在全系的前几名,有可能被分配到在京的部属单位;另一个是优秀学生干部,有可能留校,就像王指导员一样。我的原籍有正经八百的部属单位,父亲让我上这所院校就是要子承父业。这两个例外,基本上也和我无关了。
  第二条路最是艰苦,上大学是过独木桥,考研究生差不多就可以算作是走钢丝。但是,这条路却是不靠天不求人的,完全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要自己下了苦功,再凭一点点好运气,就可能走得通。如果一次考不上,还可以再考,连续考几次的也大有人在,称之为职业考生。有位早我两届的师兄,毕业后,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平房,苦干了两年,去年刚考上。在当时,研究生还是比较稀缺的,含金量也高,全国一年招收研究生也就3万来人,到了今天,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200万。物以稀为贵,研究生毕业分配留在BJ一般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第三条路则是较为无奈的现实。那时候,户籍管理极其严格的,没当地户口而自发迁徙到一个地方谋生的人,视为盲目流入人口,简称盲流,今天又被称作外来人口。改革开发后,经济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能够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外来人口增长迅速。今天可以查阅一些当年的统计数据,1994年,BJ的外来人口大约为290万,而在1985年在这个数字仅为66万。我从小就四处颠沛,深知生活不易,作为这数百万军中的一员,短暂过渡还可以接受,要是长此以往,就可能会有脚底没根的感觉。我内心一直都很佩服费汪,一个弱女子,在那个年代,敢于放弃,敢于面对,在今天,也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要不然,邱老道也不会把费汪称为传奇。
  周末,我给邱老道打了电话,听他说有时间,就去了邱老道的学校,想听听他的想法。
  邱老道的学校属于教育部直属院校,每年大把的毕业生进国家机关,他现在又是学生干部,留在BJ希望很大。当然,他必须得过了四级,拿到毕业证。
  我把我的想法和邱老道讲了,让他帮我参谋参谋。
  邱老道听我说完,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前面两条路都很清楚了,第三条路,我觉得你想得有点过于悲观。最近总往中关村跑,那里没几个有户口的,我看这趋势,将来户口啊,所谓正式工作单位啊,都不是最重要的。你看二军,虽然有个户口,顶个屁用,还不是没固定工作。想开了,在中关村闯荡,我看现在就很不错,这小子再折腾几年,将来保不齐就能发大财!对了,我忘了跟你说,二军自己开公司了,做老板了,雇了几个人,还有个大学生呢,也是在中关村漂着的,没户口。”
  “二军的公司干什么业务?”我问。
  “还能干什么,卖电脑呗,还有咱们搞的那个小电器。你那个校友赵刚,给了他一个大客户,生意一下子就做起来了。半年不到,就自个买了个面的。”
  “二军也是被逼的,如果能考上大学,他也不会走这条路。”
  “不管是不是被逼的,英雄不问出处,干成了就行呗,脚下都是地,走出来的才是路。”邱老道满口的哲理。
  看我沉思不语,邱老道就又问:“诗人,你为什么要下定决心要留在BJ呢?”
  “你不想留下来吗?”我反问道。
  “那要看将来小潘去哪里了。”邱老道就嘿嘿地笑说。
  邱老道是个情商极高的人,经常能一语中的。确实那个时候,很多人毕业生在一个城市的去与留,都和校园里的某一段感情有关。当然,也有很多感情被城市所阻隔,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我到底是因为什么要留在BJ呢?我还真是无法回答。
  从邱老道那里回来,心里宽绰了许多,对留京与否也觉得释然了些。我心里也赞同邱老道的说法,第三条路也没想象得那么灰暗。
  先尽人事再听天命,我决心考研。
  或许是因为四级考试全部通过,宿舍里的几个人好好学习的决心和信心都大增。得知我要考研,除了刘易思,大家众志成城,都和我一起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何必成本来早就有这方面准备的,但也一直犹犹豫豫的,这回算是彻底下定了决心。
  刘易思对我考研的事情一直不予置评,看我见天和江夏一起,风里来雨里去地上自习,就心疼地说:“大人你要多注意身体才好。”
  江夏对我的决定很是支持,她准备托福,我准备考研,相互监督,却互不打扰。其实,我想我们彼此都知道,这可能是两条越走越远的路,只是,大家都不想把未来想得那么远罢了。
  1991年是个多事之秋。
  那年,多种自然灾害并发,是个名副其实的大灾年。百年一遇的华东水灾和随后而来的旱灾,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超过建国后的任何一年。
  经过了近三年的治理整顿,国内的经济形势严峻,当时经常提的一个词是“疲软”,市场疲软,就业疲软,人们的精气神似乎也有些疲软。
  临近岁末,苏联解体。这个1922年成立的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在历经了六十九年的峥嵘岁月后,降下了自己的国旗,与美国抗衡了半个多世纪的超级大国轰然倒下。
  费汪的项目赶在年底前完工了,但是政府迟迟没有给工程款。没了工程款,资金周转就出现了困难,供应商货款和工人工资都有不小的压力。最近几次去小院儿,都见她满脸愁云。见了顾大哥,他也正在四处张罗着找钱,无论如何得挺过这个年。
  老邱最终还是没能签下承包合同,桔园荒芜了,颗粒无收。想起当年老邱送到学校里的那几筐桔子,嘴里甘甜的余味一下子就变得苦涩。听邱老道说,乡下今年年景也不好,又是洪涝又是干旱,农民的日子难熬了。
  那段时间的报纸上,经常有些触目惊心的标题,姓“资”还是姓“社”,改革开放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批判与被批判声不绝于耳。连篇累牍的文章,让我们这些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感到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父亲打来电话,小心翼翼地提醒我在学校里不要乱说,一门心思把学习搞好,没事不要四处跑。黎祥东也来信说,GD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现在也是有各种议论。
  江夏也经历了一个“过山车”。那年美国总统老布什刚刚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允许1989年前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申请永久居留权,国内“托派”人士一时间情势大震。旋即,中国政府则又发布文告,限制在国外没有直系或者旁系亲属者出国留学。
  1991年,四处传唱的歌曲是一系列名为《红太阳》的毛主席颂歌,最流行版本的演唱者叫李玲玉,一位声音和长相都算得上甜美的女歌手。
  敬爱的毛主席,
  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儿要对您说,
  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给您唱。
  ……
  走在BJ的街头,颂歌的歌声到处可闻。这一套《红太阳》的录音带在各个音像书店里热销,据说后来卖了将近四百万盒。那里面有《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在BJ的金山上》等,近百首歌颂毛主席的红色歌曲。歌曲都新编配了电声音乐,旋律和节奏都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明快而热烈。
  电影院里那两年经常上映些毛主席题材的电影,有《开国大典》,有《巍巍昆仑》。还有一部在当时很难一见的大投入大制作电影,叫《大决战》,记述了辽沈、平津和淮海********,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毛主席卓越而辉煌的军事生涯。据说《大决战》的拍摄,动用了数百万人和数十个师团部队的装备。这部电影也捧红了一位叫古月的特型演员,后来若干年银幕上的毛主席都是他所扮演的。
  BJ黄色的面的里,挂起了毛主席的像章,整天奔波在路上的师傅们,希望他老人家保佑平安。据说还是真灵验的,曾有两辆车撞在了一起,挂像章的逃过一劫,另外一辆则车毁人亡。
  我们这些出生在七十年代初期的人,对毛主席和他的那个红色年代并没有太多的印象。我唯一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六岁那年的一天,我正在吃着姥姥刚刚买的水果糖,突然,县里的大广播里有人用极其沉痛的声音开始讲话。姥姥正在做针线活儿,听着听着,就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眼泪哗啦哗啦地掉了下来。我被吓坏了,不知是怎么回事。姥姥用手指着家里墙上的挂像,哭着告诉我说,毛主席逝世了。我看着墙上慈祥的笑脸,也哇地一声就哭了。
  在东北上小学的时候,教室黑板的正上方悬挂着毛主席的画像,旁边是华主席的画像,一样的尺寸,都是亲近而慈祥的笑容。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你办事我放心》。
  人们在艰辛与迷茫中,纪念着即将过去的1991年,却对更久远的过去产生了一种怀念。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高手特种兵在都市好莱坞绘制重塑千禧年代奶爸学园神豪从系统宕机开始直播:长得太凶,开局吓哭女主播天天中奖起航1992乐队的盛夏夜的命名术是祸躲不过我的投资时代我真是实习医生啊我,千亿大佬,都市签到八年!明克街13号重生香江之1978官场情人:女局长的风流史奶爸的文艺人生盗墓:继承王也,开局云南虫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