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生煎包在江浙一带是极常见的食物,也是早餐的主食之一。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售卖生煎包的店铺、摊点。
入门易,但存活难,这是餐饮行业的特点。能坚持几代做一种食物而不倒的店铺极少。“小解生煎”坚持了下来,成为了极少数中的一员。
解德清第一时间就察觉了城西新店在口味上与老店出现了差异。
这种差异对于普通顾客来说没什么,只要好吃就行,味道只要没有明显的区别就行。
但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却是个大事件。
坚持了几代人的口味突然出现了变化,是年轻人好大喜功和标新立异,还是推陈出新、青出于蓝的硕果?
更重要的是为了“小解生煎”这块老字号招牌,三地的味道必须保持一致。一动则全动,这事就大了。
“老温,你怎么看?”解德清问温立人,温立人是自己的好友,也是资深的饕客。
“这事有点麻烦。”温立人摇头说:“新店除了口味比原来的味道要好,面皮做得也精道,弹性、咬合度、嚼劲都高出一个档次。”
“口味应该是明明定的,面皮估计是她那朋友的手艺。”解德清慢慢说:“以明明的水平,在家里少量做点自己吃还能凑合,要想大批量生产,暂时还做不到,她还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巧。”
“你的意思是明明的朋友给解决了,那他是行家啊,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温立人也没了主意,
这种事明显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三地的店铺要想同时调整口味,这事很麻烦,涉及商业秘密了。
另一方面虽然是同一块招牌,但三家店是由三家人在各自独立经营,彼此之间没有制衡关系和业务往来。
更要命的是这是人家内部的事,外人不便介入,豪门恩怨、家族纷争这种故事见得太多了,自己最好不参合进去。
“遇到行家也是个麻烦事,本来想难为一下明明这小丫头,没想到她找来个厉害的人物。”解德清苦笑说,
这原本是一场设计好的局,解德清担心孙女一路走得太顺,怕毕业后直接接手店面出重大失误,就建了个新店让她试手。
店面设备等物资都给准备好,却暗地通知老员工不要配合解明明,让她一个人解决人手的问题。
这是对大孙女的锻炼,早吃点苦头,就能少走点弯路。
这批员工跟随解德清很多年忠心耿耿,明白老人的良苦用心,都认真配合演戏。
“我到新店看过,都是外地人,手法非常熟练,明显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明明的朋友不会也是做这行的吧?”温立人问道。
“我问过明明,小吕在江城有一个食品公司,有蔬菜基地、冷库和配送中心,除了饺子、还生产米粉之类的。”解德清介绍说,
老伴方英特意向解明明了解过吕建国,解明明挑与餐饮有关的部分说了。
“那难怪,看来人家玩得比你大啊。老解恭喜你了,事业越做越大。”温立人半调侃的说。
“我现在发愁的是口味统一的事。让老二和老三的店都改成这个新配方有点麻烦。”解德清摇头说。
“这事我看不妨缓一缓,先让明明和小吕在州苏市干一段时间,如果顾客都认可,再调整也不迟。毕竟三个城市相距这么远,绝大多数顾客是察觉不到的。”温立人建议说。
“那东城的老店呢?”解德清问,同一城市两家店的口味有差异,这可是生意大忌。
“关心则乱、老解既然你已决定将店铺交给明明打理,索性彻底放手,让她决定吧。”温立人笑着说:“有小吕在后面支持,只会越做越大,怎么可能做坏掉?”
“这倒也是,就让明明在这里折腾吧,反正今后州苏店也是她说了算。”解德清释然地说,
至于三地口味统一的事到时再说,相信总有办法解决的。
解明明这几天非常高兴。吕建国从江城调来帮手支撑起新店,城西店自开业一直生意火爆。
她为了新店特意向学校请了半个月的病假,解明明一直是优秀学生,老师信以为真同意了。
每天清早就有人来排队等候,长长队伍延伸出数十米。
有不少人提出一次购买几百个包子,惹得众人纷纷抗议:一锅也就一百来个,七八分钟才出一锅,那大家岂不是要等大半个小时?都赶着上班哪里等得起啊。
后来吕建国想办法又建了一个灶台,把时间错开、两个锅接力,吕建国和何昌明联手协作保证了上班高峰期的供应。
“建国,你在看什么?”解明明哼着歌走进店里,看见吕建国趴在桌子上正在比比划划。
“明明,你来了正好,快来看。”吕建国抬头笑着说,
桌子上是一幅大比例的州苏市地图,有些地方已被铅笔圈了起来。
“这些圈是你画的?”解明明看了一眼笑着说,心里大体有了答案。
“我打算在这些地方建分店,将连锁店开遍州苏城。”吕建国指着画圈的地方说。
“我们哪有那么有多的资金,人手也不够。”解明明问,地图上的圈可不少。
“人手好办,我可以从江城调人过来,本地再培养一批。资金更好办,手里的提货单倒腾点出去就差不多。”吕建国笑道,
春节后江城钢厂的各单位上班后已陆续开始结清货款,现在手上资金越来越充裕。
“这么多店,可需要不少钱。你手上钱只怕不够。”解明明指看地图上大大小小的圈说。
“得先建蔬菜基地、养猪场和租冷库,保证原料的供应。分店可以分批慢慢开,具体位置还得你爷爷来定,你和他商量一下,在城南和城北先各开一家。所有的手续证件也都得靠爷爷出面找熟人来办理,我们自己办肯定没那么快。”吕建国指着地图说。
“再开二家店没问题,但谁来管理,过几天我就得去学校,估计还要呆三个月,这段时间你一个人顾得过来吗?我们这边的方言你能听懂吗?”解明明担心地问,方言是个大问题。
“这事我想好了,基本思路和江城的食品公司差不多,只是大客户配送改成了连锁店。”吕建国说:“城东老店的几个员工都是忠心耿耿的老人,从他们中找先找四人当店长,后面再建新店时剩下的人就全部去当店长,让他们管理店面应该没问题。我们只要在财务上控制得严格一点就出不了大事。”
“这是个好办法,要不你跟我回家找爷爷说说。他正想见你呢。”解明明高兴地说,
开分店是做大产业是家人的共同心愿,可惜一直没能实现。
现在吕建国的加入让它变成了可能,但合资入股是大事必须详细筹划。
“也好,我们给老人家买点补品,过年这段一直忙在新店的事疏忽了,现在补上吧。”吕建国说。